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

顧小培: 非不為也 實不能也

信報 2010年4月24日
 原文

問 日常食物中,有什麼選擇可以減低罹患癌症的風險?
答 癌是腫瘤。瘤從何來?來自身體組織,也就是原屬自己的東西,基本上,是一些 自身的細胞。這些細胞不安於室、變故易常,開始了「不正常」的生長,是為「細胞異變」。身體本來有一個天生的機制,嚴密地控制和監管細胞的生長;癌細胞的 「變」,失控在先,繼而如脫韁野馬,以致一發不可收拾。最壞的是,在開始變時,一般都無聲無息,沒有迹象;到發覺之際,可能已是太遲。「太遲」的原因,主 要是在於腫瘤已生長至難以消滅的程度,更嚴重的,是癌已蔓延(Invasion)和擴散(Metastasis),去到附近的組織,醫生於是判說已到末 期,束手無策。
所謂束手無策,是醫生沒有可用之藥。在現今西醫的制度下,醫生用的藥都是由藥廠提供的;另一方面,藥廠也不能隨便製藥出售, 所有藥在上市之前,必須先取得監管部門的批文。醫生之所以無能為力,是藥廠不去發明抑制「擴散」的藥。
為什麼藥廠不去發明能夠抑制「擴散」 的藥?非不為也,是不能也。要做一些能「證明某藥能阻止癌細胞擴散」的臨床測試,差不多是不可能的。這要稍稍解釋。

須有臨床測試
在一般情 況下,若要證明一個(尚須測試的)藥(簡稱「概念藥」)有能力醫治一個病,須有臨床測試。測試時,病人分兩組以供比較,一組用概念藥,另一組用毫無藥效的 所謂「安慰劑」。但在測試抗癌藥時,單單用「安慰劑」作比較,並不適當,因為這等於要那些用安慰劑的病人去「送死」,牽涉到「道德問題」。因此,抗癌藥臨 床測試的目標,須由「這藥能否滅癌」,修改為「這藥是否『更』能滅癌」。具體的做法,是一半參加測試的病人用概念藥,另一半的病人用一個「普通」(現存的 同類)藥。這種安排,是否解決了上述的道德問題?未必。藥廠往往為了想證明它的概念藥「更」能消滅癌細胞,會「小心」選擇一個「極普通」的現有藥,務求這 兩組病人的病情有「顯着」的分別。因此,被採用的那個「普通」藥,基本上藥效平凡得很:於是,表面上藥廠沒有叫那些(吃普通藥的)病人「送死」,效果其實 差不多。所以,在病人而言,要不要做藥物測試的「白老鼠」,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;也就令藥廠想做這類臨床測試時,舉步維艱。
以上只是有關 「能否滅癌」的問題。倘若要知道一個藥「是否能抑制擴散」,那會是更為艱鉅。首先,在未做臨床測試之前,先要有動物實驗的數據。這便難了,因為在動物的癌 模型實驗上,原位的癌生長極快,兩個月便長到非常大,從而嚴重妨礙器官運作,令動物器官衰竭而死,基本上沒有時間讓癌細胞擴散;因此,很難證明一個概念藥 是否可以抑制擴散。再者,縱是能去到做臨床測試的階段,也難以找合適的測試對象:目標的受測試者,必然須是本身已證實患癌的病人,他們哪會肯拿自己的生命 開玩笑?況且,服用了概念藥縱然沒有擴散,並不一定是該概念藥的功勞(負面證據不足為證);臨床測試的數據,便只能以「統計」數字來看。試問,如何作準? 舉例說明:假如服用了概念藥的病人中,18%的癌出現擴散,服用了安慰劑的病人則有20%出現擴散,請問,那藥算不算有效?

醫生束手 無策
所以,在抗癌方面,現在雖然有十幾種化療藥及十幾種標靶藥,但完全沒有一個能抑制擴散的藥。藥廠沒有藥,醫生也就束手無策。因 此,一旦癌細胞已擴散,醫生便認定病人已走到了盡頭,所謂「末期」。
到這階段,病人是否完全沒有希望?從病理學的角度看,癌細胞之所以能夠 擴散,是因為它能擺脫基質。簡單比喻,一株草永遠不能離開泥土生長;泥土便是草的基質。癌若要擴散,一定要擺脫基質,方法只有一個,乃是用一個叫MMP (全名Matrix Metallo-Proteinase)的生物酵素,去分解癌細胞和基質之間的蛋白質,從而與基質「一刀兩段」。所以,理論上,只要能抑制MMP,癌細胞 便無法擴散;另一方面,由於正常的細胞都不必「擴散」,所以,抑制MMP不會危及正常細胞。
有不少食物中具有抗癌的成分,能抑制MMP,例 如咖哩(薑黃素:Glycoconj., Vol.21, pp.429-441)、綠茶(綠茶素:J. Oral Pathol. Med., Vol.36, pp.588-593)、洋葱(洋葱素:Mol. Cell. Biochem., Vol.287, pp.109-116)和黄豆(大豆異黃酮:Cancer Res., Vol.65, pp.3470-3478)。
癌細胞不能/未能擴 散時,會在原位增生,之後會「引誘」附近的血管生出新血管,向癌「進貢」營養。若要制止癌這個動作,須抑制一個「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」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(VEGF)。在抗癌的戰爭中,VEGF是一個勝負關鍵,因為經VEGF引出的血管會有很多漏洞,讓血液的蛋白質漏出,之後,造成一個滲透壓 力,引出血管內的水,形成積水。另一方面,血的流失可令病人貧血,接着便是多種器官衰竭。所以,必須要抑制VEGF;況且這樣做並沒有害處:成年人基本上 不需要新的血管,抑制了VEGF,不會妨礙身體的正常運作。什麼東西可以抑制VEGF?正是薑黃素(Cancer Lett., Vol.285, pp.127-133)、綠茶素(Cancer Sci., Vol.100, pp.1957-1962)、洋葱素(Biochem Pharmacol., 2010年2月11日電子優先版)和大豆異黃酮 (J. Nutr. Biochem., Vol.18, pp.408-417)。

「自己食自己」
若癌細胞不能出走(擴散被抑制),又缺糧(VEGF被抑制),便會被 迫「自己食自己」,也就是將自身組織權作「能量」的燃料,苟延殘喘;這叫「自噬」(Autophagy)。能幫助引發癌細胞自噬的,原來又是薑黃素 (Autophagy, Vol.3, pp.635-637)。綠茶素(Anticancer Res., Vol.28, pp.1713-1718)、洋葱素(Carcinogenesis, Vol.28, pp,1021-1031)和大豆異黃酮(Gynecol Oncol., Vol.105, pp.23-30)都有份。其實,即使癌細胞不自噬,也會被這些天然食品的抗癌成分迫得「自滅」(Apoptosis):薑黃素(Anticancer Res., Vol.29, pp.5039-5044)、綠茶素(Arch. Pharm. Res., Vol.32, pp.1263-1269)、洋葱素(Cancer Lett., 2010年1月16日電子優先版)和大豆異黃酮(Cell Biol. Int., Vol.33, pp.1237-1244)。
上述的薑黃素、綠茶素、洋葱素和大豆異黃酮,可說是抗癌的四大「護法金剛」。大自然的布局, 真是十分奇妙;天下萬物,每每相生相剋。人類在進化中,將周遭的東西取而啖之,賴以生存;選擇之中,將好的留傳,將壞的淘汰。到今天,不少日常進食的東 西,原來竟是提供給我們基本「養生」元素的來源。這些「養生元素」,能在我們自身機制力有不逮之時,助以一臂之力。我們不妨在日常膳食中,特別着意地選食 這些天然食物,補自己機能之不足。另一方面,亦可以服用補健食品(Dietary Supplement),因為天然產品中的有效成分畢竟有限,如欲取得足夠份量,最好是直接服用其提純精華。

讀者如有問題,請電郵至hkej.health@gmail.com
文  顧小培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